2013年10月19日 星期六

聲音沙啞的迷思(一): 名稱的問題

    聲音沙啞是相當常見的問題,但是很多人往往會有一些不切實際的觀念,而無法客觀面對、適當處理。茲將幾種迷思,分別以短文說明。

    「聲音沙啞」的名稱問題,在於「沙啞」的字義是聲音粗糙、難以發聲的意思,一般人用它來表示發聲有問題,但事實上在各種發聲障礙的疾病當中,只有部份疾病以「聲音沙啞」來表現,所以它是一種非科學性的慣用統稱,會讓人忽視其他不以「聲音沙啞」來表現的發聲障礙疾病。

    發聲障礙的表現方式,除了「沙啞」,亦即聲音粗糙(rough)之外,也常見「氣聲(breathy)、無力(asthenia)痙攣(spastic)、顫抖(tremor)、複聲(diplophonia)、假聲(falsetto)」或混合性的症狀等等,而且也各有不同的治療方式。所以「聲音沙啞」雖然是一般人慣用的統稱,但不能因為字義,窄化了發聲障礙的觀念。

    此外,中文也常以「嗓音」來表達動物發出的聲音,「嗓」是喉嚨的意思,但實際上「發聲」還包括很重要的呼氣運動和共鳴,所以「嗓音」這個名詞也容易造成不正確的觀念,而影響判斷和治療,這些都是缺乏科學性的慣用語可能導致的問題,需要予以注意和澄清。 


    歡迎轉寄,引用請註明出處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