筆者在長期從事音聲(嗓音)專業醫療及教學研究當中,時常提醒學生,遇到任何問題或做任何事情,都要進一步思索其原理,雖然有些原因還不是很清楚,但養成這種習慣,就能培養思考和學習的能力,在生活中自然不斷的進步。不過,對不是自己專業的問題,只需要了解簡要的原理,輕鬆自然的學習和思考,就能用正確的概念做初步處置。因為在此專業精深、資訊豐富,但良莠不齊的時代,對非專業領域過度自行鑽研,不但浪費時間,反而容易迷失方向,形成偏見。所以本部落格將依實際之臨床經驗與學術原則,以簡要並隨時更新的嗓音保健常識 (不會用一般人不需要的艱深資料,以及片面、感性或聳動的言論和影音來吸引讀者),在理性、客觀和非商業性的核心價值上,提供簡易、實用的資訊。
為何在學術專業上稱人類的發聲為「音聲」? 因為它是一種複雜的人體功能,牽涉的器官不只華語俗稱的「嗓子」(指喉頭、聲帶),所以若稱之為「嗓音」,則容易造成誤解而導致不當的保健觀念,此外若單獨使用「聲音」來表達人類的發聲,包括的範圍又太廣,所以在學術上我國和日本都以「音聲」來表示人類的發聲,也就是華文俗稱的「嗓音」。音聲(嗓音)除了是最常用的溝通、傳達工具之外,音聲(嗓音)和臉部表情也是人類特有的情緒表現方式,未來音聲(嗓音)辨識也將逐漸取代按鍵輸入,所以它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功能。此外,發聲也是人類最精密和複雜的運動,此運動引起的兩側聲帶碰觸,可能造成人體最長期和頻繁的組織傷害。
由於聲帶的構造和功能十分精密複雜,對組織的變化極為敏感,所以容易發生各種問題,但是大多可能自癒,也可以預防,此外個人先天的音聲(嗓音)特質,目前仍難以用所謂「整形美容」的方法加以改變,所以對音聲(嗓音)障礙(俗稱的聲音沙啞),是「治療」而非「美容」,我們強調的是健康。
有關發聲機轉、音聲(嗓音)障礙、音聲(嗓音)衛教、說話和唱歌,以及咽喉功能和病痛等知識,會在後續文章一一向大家介紹。
歡迎轉寄,引用請註明出處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